道里区在53个区直部门的窗口单位设立“党员先锋岗”,以转变作风、提升效能为重点,营造务实高效、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赵琪 摄?
东北网7月27日讯 党建为“筋”,发展为“骨”。“筋”“骨”相连,强“筋”方能壮“骨”这是道里区在求证党建与发展的关系中得到的启示。
6月28日,全国创先争优活动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会上,道里区委荣获“全国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区委”称号,成为我省唯一获此荣誉的区级党委。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道里区委紧紧围绕省、市发展战略,从打造全省、全市“商务门户区和宜居先行区”的战略目标出发,以深入开展“创业、创新、创优”活动为牵动,强组织、增活力、惠民生、促发展,全区上下呈现出风清气正、人和业兴的良好局面。
从四年前在尚无商业氛围的爱建地区初涉餐饮业,到如今以一年开一店的速度迅速扩张,韩志海事业的成长也成为爱建商圈迅速崛起的一个缩影。
“没有爱建商圈党委的支持,我的事业不会发展得这样快。”韩志海说。作为一名党外人士,韩志海一提到商圈党委,总觉得格外的亲。
“构筑大党建,建设大商圈”。2010年,依托爱建商会60家会员单位,爱建地区成立了全省首家地区商圈党委。当时,由于爱建地区商服用房存在产权归属问题,使包括韩志海在内的多个商家无法通过企业年审。对此,成立伊始的商圈党委主动揽责上身,帮他们解决了问题。
不仅如此,在爱建商圈党委的倡导下,爱建地区创办了全市第一个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商圈。走进韩志海开的酒店,顾客可通过电脑追踪所有的食物原料,还可通过视频从餐厅直接监控到厨房的制菜全程。目前,商圈内已有5家餐饮企业实现全程向食客“直播”后厨,已成为哈市的一处餐饮名街。
近两年来,爱建商圈党委先后组织企业举办了商圈文化节、商圈文化企业论坛会等活动,提升企业经营品位,推动区域综合实力快速提升,同时充分发挥“以商招商”的作用,引进亿元项目两个,千万元项目4个,百万元项目11个,为爱建商圈注入活力,迅速成长为道里区继中央大街商圈后的又一商服中心。
党建强,商圈兴。“一般而言,一个大型商圈从培育到成熟,至少要8到10年时间,但爱建商圈只用三四年时间就已初具规模。”爱建商圈党委负责人说,“这与我们以党建促商建的做法密不可分。”!
据了解,在爱建商圈党委模式成功探索的基础上,道里区还在中央大街商圈建立了国内首个步行街区党工委,围绕商圈旅游业、商务服务业、零售业、金融业、饮食业杭州泰式古法抓龙筋、旅店业等建立了7个行业党总支,有力推动了商圈提档升级。
同样,在中央大街“先锋驿站”里,“诚信经营承诺”、“我是党员、我是形象”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中央商城的柜台旁,党员服务岗、流动党员经营岗、预备党员考察岗全方位设置,拓展了创先争优新阵地;在步行街区党工委倡议下,沿街商家以诚信服务打造品质旅游,使游客对中央大街好评度上升至97%。
“我是党员,就要带头创业,带领群众一起致富”。在新建的千米绿色蔬菜温室旁,榆树镇新乡村党总支王国良说。
新乡村党总支现有党员121名杭州抓龙筋理疗,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打破原有的组织结构,成立产业项目型党支部,把每名党员根据他们的自身特长和从事的产业及每个党员的个人情况分别嵌在产业支部上。这一举措使每名党员在产业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以红提葡萄产业党支部为例,最初由几名党员率先搞起棚室种植美国红提葡萄引领示范,每栋大棚产值达到3万余元,是种植大田玉米的30倍、种植露地蔬菜的近10倍,经济效益明显。村民看到后纷纷效仿建起红提葡萄大棚,现已从最初的十几栋发展到全村300余栋,形成产业规模。
据了解,三年来,道里区4个镇、42个村级党组织立足促进优势产业发展和带民致富,以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民市场组织化程度为重点,建立了6大类35个“产业项目型”党支部和98个特色党小组,856名党员成为致富带头人。
党建工作是“核心”,经济建设是“中心”。道里区委实施“核心服务中心”工程以来,53个区直部门的窗口单位立足引领发展、优化环境和服务群众,以转变作风、提升效能为重点,建立了147个“效能先锋型”党组织杭州抓龙筋理疗,带动了机关事业单位办事效率的明显提高,营造出务实高效、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杭州抓龙筋。
干部提神,项目提速,服务提质。在坚强的组织、思想和作风保障下,道里区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两年来,全区推进建设大项目362个,总投资2112亿元,实际完成投资826亿元,投资强度和发展速度均创各历史时期之最。
2011年,道里区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农民收入增幅持续领跑,连续两年在四个主城区中名列第一。
“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道里区委郭冀平说,“快速崛起的群力新区、西客站核心区、空港经济区、小城镇示范区支撑起大道里的发展骨架。通过因地制宜的创新载体夯实党建基础,是实现未来大道里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杭州小胡抓龙筋杭州抓龙筋工作室